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品牌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品牌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众汽车公司旗下共有多少品牌?
大众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里的形象一直都比较好,从桑塔纳、捷达到如今的众多车型,其销量表现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但你们知道吗?其实大众汽车公司旗下并不只有大众一个品牌,还包含有其他品牌在内。今天弹哥就来给你们说说大众汽车公司的那些事。
大众汽车的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如今已经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了,可见其规模有多么庞大。
其次,在大众汽车公司的发展期间,曾经收购并列了大量的汽车公司,归属到自己旗下。另外,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拥有68家全资或是参股企业,其业务范围也是十分的广泛。
像我们熟知的奥迪、斯柯达、宾利、布加迪、保时捷、兰博基尼都是大众旗下的品牌。而一些我们不常见的却又在国外非常有名的品牌也是从属于大众公司的,例如西雅特、斯堪尼亚、杜卡迪、MAN。是不是觉得有些出乎人意料呢?
大众旗下拥有12大知名品牌,它们具体是:
1、大众
大众汽车公司总部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现有雇员26.5万人,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
2、奥迪
奥迪是一个国际著名豪华汽车品牌,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奥迪(Audi)也是大众汽车旗下的子品牌。
3、斯柯达
斯柯达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4年,曾经是捷克的总统级座驾。1991年,斯柯达以Automobile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成为大众集团旗下一员。
4、兰博基尼
兰博基尼是来自意大利的超跑品牌,该品牌由费鲁齐欧·兰博基尼于1963年创立。1999年,兰博基尼公司被大众集团收购。
5、宾利
目前大众集团旗下共计有11个汽车品牌(不包括大众商用品牌)
(大众集团旗下共计有11个汽车品牌,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大众商用牌品”独立运行,但品牌logo与大众汽车一致,在此不计算入内)
不用多说了吧,大众集团的母公司。
宾利,与劳斯莱斯比肩的超豪华车品牌,在19***年被大众集团收购。而宾利的老对手劳斯莱斯则在2003年被大众的老对手宝马收购了。
大众旗下身世最坎坷的品牌,总部位于捷克姆拉达-博莱斯拉夫。该品牌创立于1895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
如果没有二战,斯柯达今天的地位至少不亚于奔驰。但是,自从捷克被苏军占领后,这个牌子废了。
1991年至2000年,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斯柯达成为大众的全资子公司。
集团目前拥有10大著名汽车品牌: 大众汽车 奥迪 兰博基尼 宾利 布加迪 西雅特 斯柯达 捷克 保时捷
2016年,虽然深陷“排放门”丑闻的德国大众在北美的销售大大受挫,但是凭借中国和欧洲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大众集团竟在2016年超越日本丰田,成为全球汽车销量最高的的品牌。
而在全球轿车销量排行榜上,前十排行中有五款大众:高尔夫、Polo、捷达、朗逸、帕萨特,五款车型销量加起来近340万销量,占大众销量的1/3以上份额。
看了以上的数据是不是感到了惊讶,其实,这只是大众汽车品牌一部分。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包括很多,下面咱们就一一盘点。
奥迪,无论跑在哪里,都是自带大众家族光环的,奥迪作为大众旗下最最赚钱的企业之一,每年给大众集团带来巨额的利润,我们看看路上跑的奥迪车就能明白,奥迪肯定是作为大众集团“嫡长子”般的存在。
保时捷和大众的关系也是有一段特殊的故事。在2008年07月23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做出决定,批准德国保时捷汽车控股股份公司收购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本来是保时捷独大,收购大众集团,没想到由于***困难,却反被大众出资大约80亿欧元(约合113.1亿美元)收购保时捷旗下的跑车业务。两家企业合并后,“保时捷”将成为大众汽车旗下10个汽车品牌之一。所以现在你们看到的911,卡宴,其实都是大众的。
为什么大部分合资车都有两个厂家?比如大众有一汽和上海,马自达有一汽和长安?
这个问题格局有点儿大,不过“汽车概况”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家还认可,还请点击关注“汽车概况”。我认为合资车之所以构建两个整车厂,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合资车引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自古中国就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全部打烂。像大众,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
中国市场的庞大,大家不言知名,汽车市场更是连续多年蝉联世界榜首,所有的合资车都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这么大块蛋糕,肯定要仔细布局慢慢吃下。如果合资车只和一个集团有协议,仅有一个代理商吧,时间长了,在利润面前,务必会被挟制,到时候如果再更换合作商,品牌受到损坏,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现在合资车大部分都有两个合作公司。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太大
另外,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南方北方差异明显,生活习惯也差别较大,如果单纯的只是和一个公司有合作,难免有失偏驳,有种众口难调的意思,北方的产品南方可能用不习惯,南方的东西北方也不愿意用,这样不利于把产品普及到全中国。
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现在合资车布局基本上一南一北布局,扩大范围,先把面铺开。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市场竞争。如果仅仅和一个厂家有合作,该厂家有种受宠若惊的样子,毕竟独生子容易惯坏嘛,如果不思进取那就损坏了整个公司在华大***不是?
如果引入两个厂家,可以使其相互竞争,相互攀比,相互学习,有利于产品像良好的势头发展。
以上仅是“汽车概况”灼见,如果感兴趣,欢迎点击关注。
多生孩子好打架,有时候确实如同真理。
国外汽车品牌其实并不乐意选择合资的方式落地中国,只是受国内必须与中方合资且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50%的政策限定。
之所以必须合资,在于国内当局“以市场换技术”和“以合资换技术”的理想初衷,能够藉此提高合资公司中方企业的技战术水平。
不过,一家外资品牌车企选择合资的中方企业也不能太多,八九十年代,有一定知名度的中方企业只有一汽、上汽、东风,以及长安,像广汽、柳汽、东南、海南还未成型。如果一支外企拿下三四家,国内市场基本上就被其彻底垄断了,没有了竞争,中方车企就会陷入被动,话语权就会随之降低甚或丧失,至于学技术,一点儿门都没有。
更危险的是,如果外资品牌战略失误,被垄断的整个中国汽车工业都会随之溃败,我们就不会看到今天自主品牌汽车的进步与成功了。
当然,外资也不乐意只把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篮掉蛋碎,赔掉的就不仅是资金与品牌声誉,可能还会有夫人。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合资企业50%的股比,同时签下两家中方企业,一样的技术与产线,一套运营管理模式,对外方而言无非是把一篮子蛋分给了两个人去孵化,两家合资公司所占的股比加总实际上就能达到100%的收益;同时也能以一家合资公司作为另外一家合资公司的后盾与支撑平台,分散风险。
如此,中外双方达成一致,皆大欢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品牌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品牌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