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生产的国产汽车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美国生产的国产汽车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Autocad被美国禁止使用?中国有绘图软件替代吗?
1987~1988年间我们的应用软件也是用autocad 做前后处理的图形显示平台,后来一位澳洲的大学教授想代理我们的软件海外销售,他提出AutoCAD的版权问题,说AutoCAD的售价比你们的软件卖得还贵,这样你们的软件是无法销售的,为此我们开发了自己前后处理图形显示软件,后来逐步提升,到1990年时已经实现了3维模型建立,3维显示(应力分布,变形,震动模拟等),完全甩掉了AutoCAD平台,特别三维有限元单元的自动生成,三维***图,蒙皮,刨面等功能都实现了。可惜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科技体制改革,我们不得不自己找钱养活自己和行政人员,于是跳槽离开了,开发也就中断了。
30年过去了,我也已经退休了,如果当时能坚持研发,雪球也许可以越滚越大,那几万行代码都是一句一句自己写出来的,可惜了,当初我们也到中关村谈过软件代理销售,后来那些卖盗版软件都发财成大佬了,我们这些辛苦研发的却为生机而挣扎。
盗版是一把双刃剑,在你盗版别人的软件获得利益时,也就扼杀了自己软件诞生和成长。现在这个苦果该如何吞下?
国内有一些大学用的正版Autocad,但是这个软件很早以前就被俄罗斯破解了,在早期全中国的这个软件几乎都是盗版的,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公司或者是个人使用正版的Autocad。因此,中国人应当不会害怕美国禁用 Autocad。如果美国这么做了,我相信损失更大的一定是美国的这家企业。
而且中国也有相关的软件,完全可以替代美国的这家公司提供的软件所以美国如果禁止中国使用这个软件,那么对于中国的相关软件企业来说,那绝对是重大利好。
从这一次美国动不动就禁用别国,使用他们自己的软件这件事情,来看中国发展自己的软件,并且***同行业,同功能的软件变得非常的至关重要。
WPS,QQ,微信,支付宝,都是榜样。行业软件,生产性的软件也要跟上。
中国加油!
作为一个从业CAD多年老人了,我的说几句:国内CAD,仅存的比较全的只有CAXA数码大方了,其他还有浩辰,中望,天河等,但大部分还是2D CAD的范畴,中望3D,号称世界第三大内核加持,实际效果因为用的人少,反馈迭代不乐观。还有神舟等一些三维CAD,不是和欧洲合作就和日本合作,底层平台都是依附在一些开源的3D平台。很不乐观。
本来工信部的苗圩同志做司长的时候搞了一些信息化项目,变相支持CAD,CAM,CAE,PDM,PLM,DNC等工业软件行业。但是架不住国外的软件的冲击。国内CAM,CAE,CAD大部分核心技术都已经沦陷了!
工业软件核心的东西国家要出面支持一下,企业财力有限,也没有华为的狼性精神,是肯不下这些硬骨头的。国家应该集中一些国家级,院校的***,重点开发工业软件底层的东西。比如,操作系统,编程语言,CAD内核(目前PK德国和ACIS,SAT美国),约束求解(德国2D,3D DCM),渲染(hoops, DirectX美国,Tech soft 3D),CAE(美国,Tech soft 3D),二维制图AutoCAD,dxf,dwg,3D studio(美国,Autodesk),CAM(MW,德国,space-E,日本)等等。这些就好比汽车的关键发动机,变速机,地盘等零部件,最终的软件充其量是个组装厂。
如果国内被封杀,希望国家出面把这些底层,涉及到二维,三维制图,渲染,约束求解,轨迹算法,有限元分析的核心的东西逐个突破,同时搭建国内企业生态环境,鼓励企业参与,反馈,完善。我想用不了几年中国会赶上来。当然,千万别像原先那样,国家好像让南方浙江还是厦门大学编写了一套内核,但是没人用,造成荒废;CAE国产一度走在前列,但是没有软件去积累,呈现研究想法,而荒芜的老路子。
前言万语,中国国内有些很好的研究成功,有些很好的学生,好多好的想法,因为没有国产配套软件去承接他们的成果,也变现不了丰厚的回报,高新岗位。造成学术停滞再输面上,学生都跑到国外去了!恶性循环,周而不止。悲哀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国生产的国产汽车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国生产的国产汽车品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